在重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写字楼如同一座座商业巨舰矗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写字楼外观越好看,其使用率往往越低。
重庆中心有着独特的造型设计。其外观极具现代感,但这种独特的设计导致内部空间存在不少异形区域。据估算,整层楼中约有15% - 20%的面积为边角空间,这些空间很难被合理规划成标准的办公区域。入驻企业在进行办公空间布局时,常常为如何利用这些不规则空间而头疼。例如,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入驻后,发现很多弧形边角空间难以放置办公桌和办公设备,不得不花费额外成本进行特殊设计。
力帆中心的外观设计别具一格,模仿了某些独特的造型。这使得建筑内部结构复杂,有较多的支撑柱和斜梁。对于想要打造开放式办公环境的企业来说,这些结构成了空间布局的“拦路虎”。一家科技企业原本计划打造一个宽敞、无隔断的办公空间,但由于力帆中心内部的结构限制,不得不改变设计方案,增加了装修成本和难度。
IFS国金中心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在夏季,玻璃幕墙的隔热性能差使得室内温度较高。有企业反映,夏季室内温度比周边普通写字楼高4 - 6摄氏度,空调能耗大幅增加,导致运营成本上升。一些企业的空调费用在夏季比在其他写字楼办公时多出25%左右。
WFC环球金融中心使用了高档的外立面材料。这些材料虽然提升了建筑的美观度,但也带来了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例如,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外立面出现损坏,修复难度较大且费用高昂。有租户表示,在写字楼使用的几年间,曾出现过外立面材料损坏的情况,维修过程既耗时又耗钱,还对办公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金融城在建设时投入巨大。其在设计方面邀请了知名设计团队,设计费用高昂。并且,为了实现独特的外观,施工中采用了许多先进工艺和特殊材料。例如,其外立面的一种装饰材料需要从外地采购,运输成本和施工难度都较大。这使得金融城的建设成本比同区域普通写字楼高出40% - 50%。
高建设成本直接反映在租金上。金融城的租金比周边写字楼平均高出30%左右,这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在投入使用初期,金融城的入驻率较低,不少企业因租金过高而选择了其他性价比更高的写字楼。
国画金融中心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来匹配其高端外观。然而,这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成本非常高。其空调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比普通写字楼高出1.5 - 2倍,电梯系统的维修保养也需要专业技术支持,费用不菲。入驻企业除了承担高额租金外,还需分摊这些高额运营成本。一家金融企业表示,在国画金融中心办公的运营成本比之前在普通写字楼办公时高出了约35%,这使得他们在考虑租约到期后更换办公地点。
英利国际金融中心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在建设时更侧重于外观形象。但它位于交通相对不那么便利的区域,周边的商业和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通勤便利性和周边生活配套的完善程度是重要考虑因素。例如,一家服务型企业在考察英利国际金融中心时,发现员工通勤存在一定困难,且周边缺乏足够的餐饮和休闲场所,最终放弃了入驻。
未来国际也是外观较为突出的写字楼,但由于其在建设时对周边环境和实际使用需求考虑不足,导致在投入使用后,尽管外观吸引人,但入驻率增长缓慢。一些企业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周边更具实用性的写字楼。
在重庆的核心商务区,像重庆中心、WFC环球金融中心等高端写字楼都将目标租户定位为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高端客户。然而,重庆的高端企业数量有限,市场容量相对较小。这些高端写字楼大量出现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中小微企业在重庆写字楼市场中占比较大,但这些豪华写字楼的高租金和高端定位并不适合它们。例如,时代中心在建成后,由于没有足够的高端企业入驻,空置率较高,而周边一些定位较为中低端、外观相对普通但实用性强的写字楼却有着较高的入驻率。
写字楼外观好看固然能在视觉上给人带来享受,但如果在设计、成本和市场定位等方面不能平衡好美观与实用性的关系,就会导致使用率低下的问题。开发商和城市规划者在进行写字楼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的容量,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写字楼,才能提高写字楼的使用效率,促进城市商业地产的健康发展。